转自:刘韧Blog

原文链接 http://blog.donews.com/liuren/archive/2008/01/23/1248632.aspx

日期:2008 Jan24

1. 蒋涛说:“互联网是高价程序员的噩梦。”因为“写程序的方法以及所有的Q&A,都在网上了。”北京1万元程序员拥有的知识,偏远地区1000元的程序很快就能掌握。1997年,我在金山认识蒋涛的时候,他们这些程序员经常到希望书店买很厚、很贵的原版技术书。这些书籍对他们成为一流程序员至关重要,所以,不管多贵都买。

2. 美国、日本的程序为什么能外包到中国、印度?因为写程序的知识已经顺利流动到了中国和印度。

3. 小学老师最怕我们买到《参考书》,因为课上教的,参考书上都有。中心思想、段落大意,参考书上都有。大学老师聪明,不照本宣科发到我们手上的教材,大学老师照本宣科其他版本的教材。比如我们手上是游国恩的文学史,老师就宣讲复旦版的文学史。反之亦然。

4. 我周围已经好些人在名牌大学教书了,有的还成了教授。我一直不明白,他们能交学生什么?现在已经不是靠几本别人没有的书,打天下的时候了。即便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?我有1T硬盘+桌面搜索。现在也无法靠外文资料打天下了,大家英文都过了四级。

5. 当知识唾手可得之后,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当然贬值了。就像80年代,我们需要学会使用计算机一样。现在,我们需要学会怎样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。互联网是我的老师。

6. 同类知识,体系如此多,老师大约可以教学生,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体系。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,系统学习的先后次序。哪本书作为入门?那本书需要精读?那本书用来讨论?

7. 互联网可以扮演老师的角色。互联网上充满了对知识体系的评价,我会认真阅读这些评价,从中选出,最有价值的知识范本。大学老师可能就为了这本书是自己写的、本系写的、本校写的,而将本书作为教材,非常不负责。

8. 我一般从概念开始。先查各种百科全书。然后,选择经典教材。然后,关注这个学科的集大成者的代表作。在这个过程中,都有互联网这个老师时刻站在身边,时时提供众多过来人的评点。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

;;